傳說中翡翠是這樣流入中國的。一隊馬幫行走在中緬邊境的叢林中,為了平衡馬兩邊馱的重物,趕馬幫的鹽商隨意從路邊撿起一塊石頭放入馬背的馱袋中。回到家中,他隨手把石頭扔在馬廄中,後來無意中發現馬廄中閃著綠色的光,“別是一塊美玉吧”。這個鹽商用這塊石頭製成首飾,結果人們非常喜愛,讚歎不已。至此,很多人湧入緬甸採玉。這塊石頭就成為最早流入中國的翡翠。
翡翠取代白玉成為玉石之王與清代皇室的喜愛不無關係。從乾隆皇帝到慈禧太后,各朝帝皇無不對翡翠情有獨鐘。尤其是慈禧太后,在她的墓葬中,最名貴的珍寶要數翡翠西瓜,綠皮紅瓤,白籽黑絲,價值500萬兩白銀。慈禧對翡翠的迷戀至今無人能及。清代皇家的寵愛直接影響了後世人們對翡翠的喜愛和收藏。
俗話說,千種瑪瑙萬種玉。翡翠有各種顏色,其中尤以綠色最為名貴,但是由於顏色的多少和細膩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翡翠的價格也千差萬別。跟鑽石不同,鑽石是單晶體結構,而翡翠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所以它的顏色變幻無窮。
翡翠在形成過程中,在地質條件下,物理化學條件不一致,就造成了有的結晶粗一些,有的結晶細一些,有的進鉻多一些,有的進鉻少一些,有的就沒有鉻進入到礦物晶格裡面去,所以翡翠表現多種多樣。
綠色的多少和純正與否是衡量翡翠價值的重要因素。一只差不多一半翠綠的手鐲要賣幾十萬,如果它滿翠色的,它的價值可能不只乘以兩倍,可能就是300萬一只。
這塊翡翠毛料之所以要價六千萬,是因為表皮上大面積的綠色。
如果這些綠色延伸,那么這塊石頭的價值就會很高很高,也可能會翻一倍,也可能翻兩倍,也可能會翻三倍。
相反,如果綠色不多或者不純,這塊賭石的價值也會一落千丈。買家最擔心的也正是,賭石露出的綠色僅僅是表面上的一片。從幾十年做翡翠的情況來看,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
除了顏色,翡翠的透明程度也是決定翡翠價值的關鍵因素。行業裡面還有一句話叫一分水頭十兩銀,就是越通透的翡翠價值越高。
一只玻璃種的手鐲是四萬八,它雖然沒有任何顏色,但是在所有翡翠裡面它是最通透的,所以它價值也比較高。
翡翠的種根據透明程度依次分為玻璃種、冰種、油種、豆種、幹青種等等。顧名思義,其中玻璃種最為通透,是翡翠中的極品。冰種次之,油種,豆種和幹青種則不透,價值也就低很多。
翡翠的透明程度實際上就是翡翠礦物結晶的細膩程度,但翡翠原石的結晶程度並不均勻,常常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香港商人出資4000萬港幣買了一塊賭石,打開之後發現有綠,但綠中摻進了雜質,變成了無法利用的狗屎地,已經一文不值,他一氣之下揚長而去,最後這塊石頭賣了22000元,給一家翡翠研究機構做了賭石的樣本。
翡翠跟鑽石不一樣,它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所以翡翠表現出來的品質也多種多樣,翡翠的價格也就自然高低不同,有句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翡翠因為價格的空間大,少的幾百元,大的上千萬,不法商家就打起了假冒的注意,而且玉石作偽自古就有,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翡翠的作偽手法就更是五花八門,作偽的水準也越來越高,早就達到了魚目混珠,真偽難辨的地步。
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西方人曾經狂熱地喜愛翡翠。當時曾有一位美國著名的珠寶商買了70粒高檔翡翠,但是經鑒定全是假貨,此案轟動一時。翡翠作偽使他們不得不望而卻步,轉而忠實於鑽石和祖母綠。
翡翠作偽在清朝晚期時就被髮現,最早流行於中國香港,后到東南亞,又到中國台灣,又傳染到中國內地。
以前就是翡翠料加工出來的就叫翡翠,近幾十年因為在制作過程中,除了天然翡翠以外,加工出來有一些毛病,所以有些人就想到了用酸來把翡翠裡這些黑點,髒東西熔掉,熔掉以後然後澆上樹脂填充這叫B貨,隨後為了使這個翡翠更好看,翡翠沒有顏色,就往裡面加顏色,經過酸熔、樹脂填充,再注上顏色,這叫C貨,所以翡翠現在市場上一般分為A貨、B貨、C貨。
翡翠的“B貨”就是漂白注膠翡翠,主要是將雜質多、底色臟、透明度欠缺的翡翠毛料經過強酸浸泡去掉雜質,再經過樹脂充填,這樣的毛料會變得更幹淨、更透明。
染色翡翠,行話又叫“C貨”,常用透明度比較好,無色或色很淡的翡翠,染成綠、紫、紅等豔麗的顏色來冒充高檔翡翠。
翡翠的B貨和C貨已經超出了寶石的範疇,嚴格說來只相當於工藝品,雖然它們表面上更漂亮,但它的價值只是天然的幾十分之一,甚至幾千分之一。因為它內部結構已經遭到了破壞,所以時間長的話,它的色澤會發生變化,光澤變悶,顏色變暗淡,所以說B貨(或C貨)是沒有任何的保存價值,也沒有任何的增值空間。
由於翡翠作偽採用的多是低檔劣質的翡翠原料,做出成品后外觀都很漂亮。一般人很難用肉眼分清,那么如何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鑒別呢?
翡翠A、B貨的鑒定主要是用儀器來區別翡翠裡面含不含有樹脂填料,B貨是含有的,如果不含有這個填料就是A貨,一般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紅外光譜,一種是拉曼光譜,它都屬于分子光譜的測定,而且屬于無損傷的。
不同的物質,它的光譜特性也不同,利用紅外光譜儀或拉曼光譜儀可以發現最小直徑為千分之一微米顆粒的微小物質,所以人工處理的翡翠中含有的樹脂和顏料在光譜儀下都會暴露無遺。假若它的光譜裡面發現樹脂的組成,即能判斷是B貨。
翡翠的作偽可以通過儀器辨別,但是普通百姓怎么能簡單地識別翡翠呢?最簡單的辦法是聽聲音。
天然的A貨,它敲擊的話聲音非常的清脆,非常的悅耳。兩只B貨作的翡翠手鐲,敲起來聲音就比較啞,不像A貨那么清脆。這是鑒別B貨的一種參考的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看,A貨的顏色是從礦物顆粒裡面,礦物晶體裡面出現的顏色,鉻離子是進入到灰石裡面晶格裡面去了,所以灰石顆粒是帶綠色的。C貨的顏色,看著很漂亮,它往往看著很飄浮,是一片一片的,它不是來自礦物顆粒裡面,而是往往在顆粒之間,顆粒裂縫裡面,跟樹脂一起,填充在一起的顏色。
其實對於長期接觸翡翠的專家來說,是不是天然翡翠一眼就能看出,經過處理的翡翠往往顏色不正,或者太過漂亮,或者價格太懸殊。有句話說的好,千金難買無暇玉,天然的翡翠除了極少數的皇家極品外都有一定的缺陷,而且價格昂貴,所以古時候就說,玉覓有緣人。要想得到一塊好翠,除了要具備一定的鑒別的能力,還需要有良好的心態。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切割後,神秘的賭石終於揭開了面紗。
解開以後,從內部看,這塊翡翠賭石沒有出現悲劇的結果,它整個種子沒有變化,冰種還是冰種,而且非常細膩,跟表面是完全一致的。通常情況,假如不賠,那就是大賺。切割后的結果顯示,這塊翡翠賭石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千兩百萬台幣的買價,有人甚至估價:一億台幣。
當時隱約感覺到賭石賭贏了,因為現場已經一片歡騰,但在普通人眼裡,切割開的翡翠賭石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神奇:只有淡淡的綠,還只是兩條帶。專家解釋後才明白:這個翡翠做完以後,會出現一種非常好的效果,就像早上一個綠色的樹葉,上面有露水珠一樣,會給人一種驕豔欲滴的感覺。
晚上,再次仔細觀看切割開的賭石。四周全暗,在一盞台燈的照耀下,翡翠神奇的綠色終於呈現出來。
翡翠是華人世界最崇尚的寶石。過去,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有老奶奶才戴翡翠。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喜愛翡翠,翡翠在原有玉文化的內涵中,又增加了更多的時尚氣息。翡翠原本就適合各個階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塊翡翠,翡翠無疑將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珍藏。
2.還沒成為會員嗎?立即加入享好康!